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30:21    次浏览
点击上方“孙锋医生”可以订阅哦!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。结直肠癌肝转移(colorectalcancerlivermetastases)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。有15%~25%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即合并有肝转移,而另15%~25%的患者将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,其中80%~90%的肝转移灶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,结直肠癌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。今天,我们一起来探讨几个关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基本概念。 1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定义按照最新国际共识:同时性肝转移(synchronous liver metastases)是指结直肠癌确诊前或确诊时发现的肝转移;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的肝转移称为异时性肝转移(metachronous liver metastases,又可分为'早期异时性肝转移'和'晚期异时性肝转移')。2结直肠癌确诊时肝转移的诊断常规对已确诊结直肠癌的患者,除血清CEA、CA19-9检查、病理分期评估外,应常规进行肝脏超声和(或)增强CT等影像学检查以了解有无肝转移的发生,对于怀疑肝转移的患者可加行血清AFP和肝脏MRI检查(1a类证据,A级推荐)。PET-CT检查不作为常规推荐,可在病情需要时酌情应用(2a类证据,B级推荐)。 肝转移灶的经皮针刺活检仅限于病情需要时应用(4类证据,C级推荐)。结直肠癌手术中必须常规探查肝脏以进一步排除肝转移的可能,对可疑的肝脏结节可考虑术中活检(3a类证据,B级推荐)。3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检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,应对患者定期随访,了解有无肝转移的发生。1、每3~ 6个月进行一次病史询问、体格检查和肝脏超声检查,持续2年,以后每6个月一次直至满5年,5年后每年一次。2、每3~ 6个月检测一次血清CEA、CA19-9等适当的肿瘤标记物,持续2年,以后每6个月一次直至满5年(1a类证据,A级推荐),5年后每年一次。3、Ⅱ期和Ⅲ期的结直肠癌患者,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胸/腹/盆腔增强CT扫描,共3~ 5年(1b类证据,A级推荐)。以后每1~ 2年一次。怀疑肝转移的患者应加行MRI检查,PET-CT扫描不作常规推荐。4、术后1年内应进行电子结肠镜的检查,若发现异常,需在1年内复查。否则术后第3年复查,以后每5年一次。如果患者发病年龄 50岁则应适当增加电子结肠镜的检查频度。对于结直肠癌根治术前因梗阻等原因无法行全结肠镜检查的患者,应在术后3~ 6个月内完成首次电子结肠镜检查(1a类证据,A级推荐)。 4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完全切除术后的随访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完全切除(R0)术后,对患者也应进行密切的随访,了解有无肝转移复发。1、根据术前肿瘤标记物的升高情况,建议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血清CEA、CA19-9等适当的肿瘤标记物,以后第3~ 5年内每6个月随访一次(1a类证据,A级推荐),5年后每年一次。2、术后2年内每3~ 6个月进行一次胸/腹/盆腔增强CT扫描、肝脏MRI,以后每6~ 12个月进行一次,共5年(1a类证据,A级推荐)。以后每年一次。不推荐常规PET-CT扫描。3、其他随访内容和频次参照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的随访进行。 5结直肠癌及其肝转移的相关基因检测1、RAS检测:推荐对所有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中进行KRAS第2、3、4外显子以及NRAS第2、3、4外显子的检测。RAS基因是否突变不仅有一定的预后意义,更是抗EGFR治疗有效性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(1a类证据,A级推荐)。结直肠癌原发灶和转移灶的RAS基因状态大多无差别。2、BRAF检测:建议在KRAS基因第2外显子野生型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进行检测,作为预后的评估指标(1b类证据,A级推荐)。3、UGT1A1检测:UGT1A1是伊立替康的药物代谢酶,其基因的多样性会显著影响该酶的活性。非野生型的UGT1A1患者接受伊立替康化疗,可能会增加Ⅲ度以上骨髓抑制以及腹泻的风险。4、错配修复基因(MMR)检测:建议初治年龄 70岁或70岁以上但满足Bethesda标准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检测。以便更精准地制定治疗策略(2a类证据,B级推荐)。免疫组化检测MMR的蛋白表达(包括MLH1、MSH2、MSH6、PMS2),如果存在表达缺失(其中MLH1表达缺失患者应检测BRAF基因状态并确认其未发生突变)应通过基因测序来确认突变。——END——本文来源:《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(V2016)》 您如果觉得有用,别忘了收藏 “孙锋医生”订阅号已经位居中国医生微信公众号排行榜的第22位了,点击下方二维码关注去~ 做中国最好的医学教育分享平台